佛山禁渔期内,这样垂钓涉嫌违法
2022年3月1日0时起
	
佛山进入禁渔期,为期4个月!
	
注意!
	
禁渔期内,这些行为违法!
	
除休闲渔业、娱乐性垂钓外,在规定的禁渔区和禁渔期内,禁止所有捕捞作业。此次佛山禁渔范围为:佛山市辖区西江、北江等所有干流、支流、通江湖泊、珠江三角洲河网等通江河流。
	
因养殖生产或科研调查需要采捕天然渔业资源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规定,经省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禁渔期内,这些行为违法
	
禁渔期哪些行为不能做?会受到什么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的,违反关于禁渔区、禁渔期的规定进行捕捞的,或者使用禁用的渔具、捕捞方法和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或者渔获物中幼鱼超过规定比例的,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没收渔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什么情况下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条规定,【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禁渔期内,市民可以进行娱乐性垂钓吗?
	
禁渔是为了更好地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推动渔业绿色发展。禁渔期内不禁止娱乐性垂钓,但市民需形成正确、健康、文明的休闲垂钓观念,不可以采用一人多杆、一线多钩、多线多钩的方式或使用可视锚鱼工具垂钓。
 
见证历史时刻!
	
历经33年收费期满后
	
广佛高速兑现停止收费的契约
	
成为全国首条到期免费的高速公路
	
01、广佛高速成长史
	
自古以来,广佛一衣带水
	
高速公路衔接始于1986年
	
为缓解广佛公路堵车问题
	
广佛高速正式动工
	
	 
	
广佛高速起于广州市西郊横沙乡
	
止于佛山市大沥谢边,全长15.7公里
	
以中外合作建设的模式历时三年建成
	
1989年8月1日
	
广佛高速公路试通车
	
“万人单车行”活动火热进行
	
广州、佛山两地的居民
	
纷纷骑单车逛高速,盛况空前
	
	 
广佛高速率先在全国实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图为1989年8月1日举行的“万人单车行”活动。/佛山市交通局供图
	
同年8月8日
	
广佛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成为了广东第一条通车的高速公路
	
拉开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序幕
	
	 
1989年,广佛高速公路大沥出口。杨耀桐/摄
	
随着车流量快速递增
	
广佛高速不堪重负
	
经历了维修、扩建多个阶段
	
	 
2003年,广佛高速公路大修工程正式启动,成为国内首例,特大交通流量高速公路不封闭交通维修工程。
	
	 
2007年,广佛高速再次进行扩建,将6车道路段扩建为8车道。图源:广州日报
	
据公开数据显示
	
建成通车三十余年
	
广佛高速公路车流量快速增长
	
2015年车流量已经突破5000万辆
	
而2019年的车流量更是达到7597万辆
	
是2003年的3倍有余
	
	 
2013年广佛高速和高铁并行穿越佛山南海大沥 杨耀桐/摄
	
根据2004年《公路收费条例》
	
经营性公路一般不得超过30年
	
但可在特定条件下延长收费年限
	
3月3日零时起
	
广佛高速已停止收费
	
保留既有收费设施
	
按照零费率方式照常运营
	
对通行本路段的所有车辆
	
免收车辆通行费
	
并代为收取其他路段的车辆通行费
	
02
	
从连城到兴业
	
将2小时塞车路缩短至20分钟
	
广佛高速通车后
	
沿路的工业区几乎一夜间发展起来
	
	 
1989广佛高速大沥段 杨耀桐/摄
	
泌冲村依靠藤业、花卉等基础产业
	
每年产值呈几何增长
	
大沥镇成为“中国铝材第一镇”
	
“中国内衣名镇”……
	
	 
90年代大沥的铝型材企业 来源:南海大沥
	
近20公里的长廊里
	
遍布38座不同系列的商贸专业市场
	
辐射整个华南地区乃至全国
	
	 
广佛国际商贸城 珠江时报记者章佳琳/摄
	
广佛高速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助力广佛两地的GDP
	
多年来在全国排名前列
	
也辐射到珠三角地区
	
为广东省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如今,佛山正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提出未来五年
	
要实现创新发展向高质量快速跃升
	
务必成为营商环境制度改革领头羊
	
	 
南海千灯湖 梁斌
	
广佛高速公路免费通行
	
降低了企业、市民的出行成本
	
对拉近佛山与全省各区域的时空距离
	
有重大利好作用
	
有利于更多生产要素流动
	
进而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
	
为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有效防范培训质量不高、价格肆意上涨、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保护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业发展,现就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01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保持公益属性,遵循教育规律,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02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
	
03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努力提升培训质量,确保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与培训对象的年龄状况、身心特点、认知水平相适应。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建立培训材料编写研发、审核、选用使用及人员资质审查等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工作职责、标准、流程以及责任追究办法。
	
04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严格落实国家以及行业规定的场地、设施、消防等安全风险防范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自查,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05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遵循公平、合法、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培训收费项目和标准。培训收费应当实行明码标价,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06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严格履行合同义务,规范自身收费行为。禁止以虚构原价、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禁止任何形式的价格欺诈行为。
	
07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须全部进入本机构收费专用账户。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
	
08
	
行业组织应当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引导培训机构合理定价,规范校外培训服务,不得以非学科类培训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和行业形象。
	
09
	
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向教育、市场监管、发展改革等部门申诉、举报。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于消费者提出的合理诉求应当积极予以解决。
	
10
	
各地教育、发展改革、市场监管等部门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市场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情况,加强监管,合理引导市场预期,依法严厉查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典型案例。
	
11
	
本公告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依职责解释。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市场监管总局
	
2022年3月3日
- 微信 
- 新浪微博 
- QQ空间 
- QQ好友 
- 豆瓣 
- Facebook 
- Twit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