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举办党章专题培训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把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党性觉悟,加深对新党章的理解和认识。2月8日,广州市民政局举办2023年第一期“民政党建学堂”,邀请市委党校武三中教授对《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进行专题辅导,并同步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错位人生》。会议由市管一级调研员毕少远主持,局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党员干部,及与局机关党委结对共建的增城区东华村全体党员,共约320人参加。
武三中教授重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的重要历史地位和鲜明特点,浓缩提炼了党章的百年发展历程,并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新党章、新要求,进一步加深党员干部对党的创新理论认识,为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坚决维护党章提供有益帮助。

春风送暖,佳期有约。近日,市民群众办理婚姻登记量稳步提升。为满足市民群众办理婚姻登记的需求,广州市积极稳妥做好高峰日婚姻登记服务和现场服务管理工作,制定印发高峰日服务工作方案,延长工作时间,增加预约渠道,组织志愿服务,配置智能设备,简化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婚姻登记业务办理效率,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月14日,共有*对新人喜结连理。
2021年以来,广州市立足特色优势,持续推进婚俗改革,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婚姻服务措施,通过打造最美婚姻登记处、创新结婚颁证集体婚礼两项仪式、创立婚姻家庭辅导三维平台、落成婚俗改革四大阵地、全力推进婚俗文化产业五大项目,打造“花城有囍”结婚登记颁证和“花城有爱”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品牌,积极倡导小型婚礼,大美婚俗,新人们对优秀传统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强,更能理性看待结婚登记好日子。近日,广州市婚俗改革工作经验获民政部作为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
越秀区:“心手相印 携手同行”
2月14日当天,越秀区民政局邀请了50对新人共同参与手印DIY画框,制作属于双方独一无二的新婚礼品。同时通过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开展婚俗改革宣传,号召新人们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并引导新人在倡导墙上按“心形”手指印,做婚俗倡导的代言人。活动现场安排了专业摄影师为新人们拍照纪念,为幸福甜蜜定格。现场还为当天新人们送上两份“喜茶”饮品,为幸福送喜。参加活动的黄小姐和陈先生表示“越秀婚登处景色美、礼物甜,很开心!非常感谢婚登处细致的服务!”。
海珠区:加强婚姻登记场所文化建设
海珠区民政局在海珠区婚姻登记处以及社区等场所设置了婚俗文化墙、婚俗文化走廊以及婚姻家庭教育和婚俗文化宣传栏,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公益课程,着力打造婚姻家庭文化宣传、教育主阵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婚俗文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明婚俗新风尚。
荔湾区:“喜闹元宵猜灯谜,两心相依情更浓”
近日,荔湾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举办特色活动,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通过特色灯谜换取小礼物,也可以“爱情慢递”在明信片上写下“爱情物语”,半年后将由项目工作人员寄出,届时能重温结婚时的甜蜜与初心,为婚姻生活“加点甜”。
婚姻登记处还为新人们精心准备了各种打卡道具,协助现场摄影,帮助新人们留下难忘的瞬间。现场还摆放了文明婚俗宣传架,向新人们宣传文明婚俗礼仪,派送《新时代文明婚姻礼仪倡议书》及《金婚银婚故事集》,分享幸福秘籍,提倡摈弃陈规陋习,提倡喜事简办,重视家风家教建设等。
天河区:“情”你一起,为爱守护
为积极倡导婚俗改革,持续推进传承优良家风建设,2月14日,天河区民政局在天河区婚姻登记处和“花城有爱”婚姻辅导服务天河驿站组织“情你一起,为爱守护”214情人节特别活动。通过婚姻家庭辅导课程沙龙和现场专家一对一答疑,帮助市民群众进一步提高在婚姻家庭中的沟通能力和亲密关系建立技巧,引导市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培育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风。
白云区:百堂婚姻家庭公益讲座
为加强婚姻家庭文化和家庭责任宣传,深化婚姻观念与认知,2月14日,白云区民政局举办百堂婚姻家庭辅导和婚育公益讲座,邀请专家讲解经营婚姻家庭和婚育保健基础知识,弘扬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倡导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倡导婚俗新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婚俗改革的认同感和获得感。
黄埔区:“情定2.14,爱满黄埔”
为增加结婚登记仪式感,宣传文明婚俗新风,2月14日,黄埔区民政局开展“情定2.14,爱满黄埔”文明婚俗宣传活动。活动当天邀请男方为女方佩戴白色头纱,举办特邀领导颁证仪式,并向新人派发婚书,祝愿新人幸福美满。同时向所有新人派发“关于文明婚俗的一封信”,宣传文明婚姻家庭观念,邀请新人及家属签署践行文明婚俗承诺书。现场布置了婚姻登记处拍照打卡点,向新人们提供拍照手举牌,邀请新人们参与集体结婚照拍摄活动,免费为新人们提供拍摄服务。此次活动旨在希望新人通过参加活动,增加对文明婚俗的了解,倡议文明婚俗,争做文明新婚俗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花都区:“幸福家庭·缘定岭南”
近日,花都区民政局、花都区文明办联合举办了“幸福家庭·缘定岭南”2023年花都区集体婚礼活动。66对夫妻身着传统服饰,进行三拜礼、结发礼、交杯礼、盟誓礼,在众人的见证下举行了一场充满传统仪式感的婚礼。本次集体婚礼活动旨在向全社会传递向上向善、互敬互爱、责任担当的婚姻观、家庭观,鼓励和引导每个家庭树立健康文明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希望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带来积极的社会影响。
番禺区:“2•14 相爱一生”
2月14日,番禺区民政局举办了“2•14 相爱一生”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活动。活动现场为新人发放“养娃头三年的挑战与应对”婚姻经营小知识学习资料,帮助新人们提前了解婚姻生活中将会遇到的挑战,做好养育孩子的准备,提升新人们经营婚姻的意识和能力,让婚姻生活更幸福美满。活动现场还为新人们派送番禺区婚登处的特色定制礼品——印有“番禺民政”的特色杯子,向新人们送上“幸福一辈子”的祝福。
南沙区:“不忘初心·相濡以沫”
南沙区民政局开展“不忘初心·相濡以沫”主题活动,2023年2月6日起至10月31日期间的每周六上午和五一、中秋、国庆节当天为近年办理结婚登记的南沙区居民群众提供结婚登记颁证服务和婚姻家庭辅导课程。市民群众可以通过参与活动,重温携手步入婚姻殿堂的“初心”,学习经验美好婚姻生活之道和婚姻家事法律知识,参观蕉门公园婚俗改革宣传打卡点,建立积极良性的夫妻相处模式,促进婚姻家庭和谐发展。
从化区:新增“花城有囍”户外颁证点
为进一步丰富婚俗礼仪服务内容,持续推进婚事新办、喜事简办,从化区持续打造“花城有囍”户外颁证点,并计划于2月下旬在天人山水大地艺术园举办天人山水景区户外颁证点挂牌揭幕仪式和新婚夫妇集体颁证仪式,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突出婚姻登记的合法性和仪式感,进一步提升结婚登记颁证服务水平。
增城区:“花城有爱”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驿站在法院正式挂牌成立
增城区结合城市景观建设,在市民广场打造“花城有爱”结婚登记户外颁证点,为群众提供婚俗礼仪服务。结合司法力量和行政力量,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和资源优势,在增城区人民法院打造“花城有爱”婚姻家庭辅导服务驿站,深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各区婚姻登记处地址和联系电话链接:http://mzj.gz.gov.cn/gk/fwjgylb/content/post_8736465.html。
春风浩荡满目新,奋楫逐浪向未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3月4日在京召开,中国即将进入“两会时间”。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履新之年,他们将带着怎样的建议议案和提案赴京参会?过去一年,在粤全国人大代表所提建议议案办理情况如何?即日起,羊城晚报推出2023年全国两会策划报道——《代表建议回音壁》《代表委员履职记》等,敬请垂注。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黄晓渝、张晓等分别就加快推进完善医疗护理上门服务体系、支持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等提出建议。
相关部委答复称,将进一步增加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供给,力争“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同时,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将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加快落实对200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
165万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高龄、失能、独居、留守等老年群体不断增多。
如何让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医疗护理服务?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黄晓渝来自一线医疗岗位,她在去年提交了《关于完善医疗护理上门服务体系,提升居家养老质量的建议》。她建议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将失能老人家庭护理费用纳入“社会保险”,并分层次培养养老医疗护理人才等。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答复称,去年已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对行动不便、失能失智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确有需求的人群,要结合实际提供上门治疗、随访管理、康复、护理及家庭病床等服务。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已将符合规定的家庭病床的诊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下一步,相关部委还将进一步增加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供给。
长期护理保险被称为社保“第六险”。据悉,自2016年国家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以来,试点已覆盖49个城市、1.45亿人,累计有165万人享受待遇。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配合相关部门总结各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经验,力争“十四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等。
对200万户困难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
作为一名建设行业的代表,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张晓则更关注老年人家庭和养老服务机构的适老化改造问题。去年,他提出《关于支持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政策的建议》,建议完善适老化制度建设,制定适老化建筑建设、改造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相关税收优惠及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性政策,加大对开展适老化改造的单位的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鼓励智慧居家养老环境改造等。
对此,民政部答复称对该建议认真研究吸纳。去年,民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十四五”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政造工作的通知》,在“十四五”时期支持200万户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在政府扶持和资金支持方面,推动各地落实养老服务补贴、辅具租赁、税收减免、人才培训等支持政策,支持市场主体参与。
对符合条件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经自愿申请、资格认定、专业评估等程序后,按照“一户一案”的原则编制改造方案,并择优确定改造机构,严密组织实施并审核验收。此外,将居家适老化改造纳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做好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的统筹衔接。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