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洋馆将升级改造
项目拟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 2024年2月完工
停业5年多的广州海洋馆,有望在升级改造后重新开门迎客!2023年4月19日,广州海洋馆升级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被生态环境部门受理,并在市生态环境局网站上进行公示。其中透露,将投资超过2.6亿元对位于广州动物园内的广州海洋馆进行升级改造,改建原有的海狮馆、海洋主场馆,并新建入口广场及涵洞、海龟长廊、海洋之家等。项目拟于2023年5月开工建设,2024年2月完工。
升级改造总工期约300天
广州海洋馆位于广州动物园内北侧,1994年开始设计建设,1998年正式营业,是一家集游乐、观赏、科研、教育多功能为一体的,以陈列展览海洋鱼类为主要特色的蓝色海底世界。原场馆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海洋世界、海豚池、海狮海豹乐园及海洋广场四大区域。广州海洋馆颇受游客欢迎,此前年接待游客达70万人次,是广州市、广东省的科普教育基地。
项目效果图
广州海洋馆原由国寿投资公司经营管理,由于经营合同2017年底到期,2018年开始海洋馆停业至今。此后,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公开投标成为海洋馆新的运营方,并投资设立“广州海洋馆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承接运营海洋馆。目前,场馆建筑物结构基本完好,但是外观陈旧过时;场馆的海洋专用维生系统、机电系统、消防系统均已超过使用年限;游客游览区域的各类型的展缸、展品及配套基本是20世纪90年代的水准。
原海洋馆大门
为此,广州海洋馆拟进行升级改造,改建原有的海狮馆、海洋主场馆,新增动物园内用地约0.4万平方米,并新建入口广场及涵洞、海龟长廊、公共卫生、海洋之家和游客休息区等。公示的环评报告表中透露,项目拟于2023年5月开工建设,2024年2月完工,总工期约300天。项目总投资26260.8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估算总额300万元,占总投资比例的1.14%。
海洋科普馆、海港集市将新建
广州海洋馆位于广州动物园北部,北面为动物园地面停车场,西面临先烈中路,南面隔道路为灵长动物区,东面隔道路为仙鹤湖。环评报告表中透露,将保留原有的海狮馆、海洋主场馆建筑主体并进行改扩建,新建海洋馆科普入口,新建海洋科普馆。海狮馆的改扩建包括海狮馆改造翻新、新建游客休息区、新建海港集市及扩建电房,改扩建后名为海港码头;海洋馆主场馆的改扩建包括拆除原海洋馆内的室内吊顶、隔墙、地砖,卫生间装修面层,通风、机电、消防、智能化等管线系统,屋面防水层,缸内造景,缸内防水层,局部外立面墙砖等,并进行改造翻新,新建室内消防机房及泵房;海洋馆科普入口的新建包括入口广场及下穿消防车道的人行通道;海洋科普馆的新建包括海龟长廊、公共卫生、海洋之家等。此外,项目将拆除动物园蝴蝶昆虫馆。
整个项目拆除建筑面积约470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规模较小,且主要土建施工区位于北面新增用地范围内,邻近区域没有动物活动。环评认为,从平面布局及施工方案方面来看,项目施工期不会对区域动物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2022年1月,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编制了《广州海洋馆升级改造工程树木保护专章》,对该项目范围内的树木进行全面实地分类调查,编制树木分类保护信息,对树木保护措施及迁移砍伐树木必要性进行论证,并通过开展公园游客问卷调查来征求公众意见。大部分市民游客对广州海洋馆的重新开业非常期待,对树木的整体保护工作表示支持。2022年10月13日,广州新中轴建设有限公司在广州动物园会议室组织召开《广州海洋馆升级改造工程城市树木保护专章》专家评审会,专家组原则通过该项目城市树木保护专章的评审。

记者获悉,《广州市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日前已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将于5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三十六条,重点从管理体制、开发建设、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服务保障等方面,对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增城开发区”)建设改革发展作出明确法律规范,实施后将为推动增城开发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跳动新时代强劲脉搏 增城开发区正加速崛起
增城开发区位于广州东部,南与东莞隔江相望,西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新知识城,毗邻香港及深圳、东莞等珠三角东岸重要城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是广州重点打造的枢纽型网络城市骨干节点,也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
作为广州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增城开发区自1988年创建以来,从未停止改革发展的步伐。特别是去年以来,增城开发区提出“一区多园,扩容提质”战略部署,将广州东部枢纽核心区、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等平台纳入委托管理范围,由原来的99平方公里拓展至302平方公里,国家级产业发展平台承载力显著增强。
如今,随着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增城开发区正加速崛起,成为增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级。根据商务部2023年1月发布的最新综合评价结果,增城开发区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位列第66名,自2016年来排名跃升123位,已连续2年稳居全国中上游行列。
当前,增城正迎来发展的机遇期、黄金期。《条例》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增城开发区充分衔接广州东部枢纽等重大发展规划,高标准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深联动发展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新兴智造高地,在推动增城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加大赋能赋权力度 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一直以来,体制机制的不健全,是制约增城开发区发展的关键因素。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理顺厘清增城开发区管理职责,提高行政效能,推动增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条例》重点对管理体制机制方面作了授权性规定和相应制度设计。
《条例》明确规定,增城开发区管理机构——增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在增城开发区行使市人民政府交由行使的管理权限,相关市级经济、建设管理权限目录应当在条例施行之日起十二个月内制定公布。《条例》还授权增城开发区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制度创新成果,行使广州市赋予其他国家级经济功能区的市一级权限。该规定能够有效平衡广州市优质资源配置,促进各经济功能区联动发展和产业合作。
此外,在总结其他经济功能区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条例》创新提出增城开发区一体化运作管理机制,该制度设计能够从根本上避免部门间推诿扯皮或流程反复等问题,大大提高审批效能,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目前,管委会已单独成立了5个部门,专职服务增城开发区做好政策研究、园区发展、投资促进、科技创新、企业服务等工作,同时,增城区内14个部门加挂增城开发区牌子,为增城开发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专业保障。
强化政策要素支持 提升产业发展承载能力
承载着233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1.2万亿元的广州东部枢纽,已基本完成规划编制,并上升为全市重点发展平台;集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等多式联运的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正加快推进土地征拆工作……近年来,在重点平台聚能牵动下,增城坚持制造业当家,先后引进了超视界、维信诺、广州增芯等重点产业项目超600个、总投资超4500亿元,“芯车显”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牛仔服装、食品饮料、智能家居等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加速转型升级、走向世界。
为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承载力,《条例》鼓励和支持增城开发区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发展智能与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先进制造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建设完善广州东部枢纽、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广州科教城等重点发展平台。
《条例》还明确,市人民政府除了在土地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增城开发区的重点发展平台建设给予支持,还将加大对增城开发区的财政支持力度,保障增城开发区的建设发展用地,推动省、市级政府投资基金在增城开发区设立子基金,支持增城开发区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等。
完善服务保障体系 做强核心竞争“软实力”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做强增城开发区核心竞争“软实力”,《条例》还对人才保障、企业服务作了全面的制度安排。
人才保障方面,《条例》指出,要建立完善人才政策和服务保障体系,通过打造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制定人才奖励制度、建设人才公寓、培育人才培训机构、建立人才交流机制、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等方式,为人才提供户口迁移、住房、培训交流、就医、子女义务教育等服务和保障。同时,充分发挥广州科教城、增城侨梦苑等重大平台优势,全面营造拴心留人环境,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企业服务方面,《条例》在明确加大金融支持的同时,也提出在税收、通关、政务等服务上为企业提供优惠和便利,具体包括:支持金融机构在增城开发区设立分支机构,建立政银担保风险共担机制,实施企业培育计划,通过政府采购、免租创业、贷款贴息、共享科研设备和仪器等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充分利用中国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再贴现等金融工具支持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拓宽产业投融资渠道;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法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等。
广州警方4月20日通报,第133届广交会第一期于4月15日至19日在广交会展馆举行。广州警方按照广交会安保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各项安保工作,全力保障广交会展馆及周边地区治安、交通。广交会第一期,广州警方共投入现场安保力量近1.7万人次,确保广交会展馆及周边地区安全有序。
据统计,第133届广交会第一期累计进馆人数为126.2万人次,本期广交会共设置人身安检通道31个,严格实名制证件查验,同时规划好各门区安检流线及人、车进退场流线,完善人车分流指引和隔离设施。广交会期间,交易会展馆及周边设定禁飞区,本期广交会期间核心区实现无人机“零起飞”。
在前期部署的基础上,广州警方会同外贸中心和有关部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持续动态优化完善安保工作措施。根据客商入馆验证情况,积极协调外贸中心加大境外客商办证点人力、设备投入,优化完善办证系统,提高办证、取证效率,并优化验证流程,通过采取“免打卡”入场验证模式,有效提高客商入馆通行率,避免因验证造成入场通道拥堵。
针对现场车流、人流较大的情形,警方协调制作160余个指引指示牌,精准投放在广交会展馆及周边主要路段,并加派志愿者指引客商分批分类按规定流线有序入场;在主要路段实施车辆临时借道全开放通行措施,早高峰期间将展场西路临时全开放为车辆入场通道,优化完善车辆流线;为避免重点门区人车交织混杂、外围路面和地铁站瞬时人流压力过大的情况,采取使用硬质隔离等措施,优化调整散场流线,实现了超大人流有序散场。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