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型研发机构近80家,居全省第一 重大平台勃发创新动能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受访者供图
广州是全国唯一一个聚集国家实验室、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国际大科学计划等国家级重大平台的城市,正以强大的创新创造能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8月2日,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出发探访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和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等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聚焦探讨科技赋能广州高质量发展,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获悉,广州推动建设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新型研发机构。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近80家,居全省第一,其中14家纳入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建设序列,占全省的70%。
打造生物医药科研创新“黄埔军校”
调研第一站,媒体来到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下称广州健康院)。
广州健康院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广州市三方共建,于2003年筹建,是中国科学院首个面向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中与地方共建的研究所。
当年一群有志青年科学家怀揣理想,从世界各地而来,汇聚广州健康院,在一间借来的办公室里、在一片农田的环绕中,他们白手起家,创新报国,在广州开始追光逐梦的奋斗之旅。
广州健康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赖良学回忆,2004年,首任院长陈凌入职后,采用国际化的用人机制,迅速聚集了23位在国际较有影响力、有创业背景的科学家,其中95%以上具有海外知名科研机构、高校及跨国公司10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建设了一支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
以此为起点,20年里,广州健康院不断引进海外优秀人才,自主培养的科技人才也在领域内崭露头角,逐渐成长为研究院的中流砥柱。
广州健康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全力打造为高端人才“蓄水池”。
广州健康院党委书记段子渊介绍,借助三方共建平台的优势,国家、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广州市及黄埔区的“五重”人才政策叠加优势,是该院集聚人才的重要“法宝”。
支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挥自身引才引智磁场作用,是广州市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广州建立市区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对新型研发机构在人才引进与培养各方面予以政策支持,让各类高端人才在广州安心科研创新。
截至2022年底,广州新型研发机构从业人员共计1万余人,吸引金力、赵宇亮、叶甜春等领军人才作为院长领衔共建了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高端人才的聚集奠定了广州健康院的前沿创新基础,在国家重大战略攻关任务中担当使命。
20年来,广州健康院与本地科研机构“强强联合”,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高地。
“这里可以说是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领域的‘黄埔军校’,我们是广州实验室筹建过程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也是孵化出广州恩宝、恒诺康、华南疫苗、锐博、昭泰等业界知名企业的‘摇篮’。”广州健康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侯红明说。
凭借在生物医药和健康领域的强大科研实力,有力驱动了广州乃至整个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是广州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目前,广州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801家企业,培育上市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10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5家。
攻关“卡脖子”技术反哺产业
在前往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的路上,调研团远远看到了材料院的标志性建筑:一立一卧两个巨大的轮胎在阳光下闪着光。
成立于2020年2月的黄埔材料院,已贯通航空轮胎国产化技术全链条,实现仿生合成橡胶和数字轮胎软件两项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突破,掌握了41项核心技术。
黄埔材料院科研人员单承标介绍,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轮胎产销国,但航空轮胎却长期依赖租用国外产品,按起降次数缴费。
为了破解航空轮胎“卡脖子”困境,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提出了仿生合成的解决路径,协同攻关仿生橡胶合成技术等核心技术难题。其中,黄埔材料院承担了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建设等核心任务,并负责将衍生的先进技术外溢到以民航轮胎、特种工程轮胎和新能源汽车轮胎为代表的高端轮胎产品中,在广州进行产业转化,形成聚集效应。
目前,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已建成投入使用,该装置主要用于航空轮胎和飞机起落系统的性能研究与综合验证,是航空工业大型基础科研设施,包含了航空轮胎高加速试验台、道面环境模拟试验台、飞机起落架摆振试验台和落震试验台等研究飞机起降动力学的核心设施,也是攻克航空轮胎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国之重器。
黄埔轮胎(广州)技术有限公司则承载着将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的技术成果进行产业化的使命。以“Whampoa”为商标的自有品牌新能源汽车轮胎、特种轮胎产品,已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余元,预计2023年可突破3亿元销售额。
为了进一步推进成效产业化,黄埔材料院引进了“赛马制”。“以市场认可度作为项目和团队考核的标准。”该院人力资源部部长罗志明表示。去年“赛马”第一名的团队与上市企业合资成立了广州飞雪芯材有限公司,相关知识产权转化金额达3000万元。
“揭榜挂帅”则是发挥院内力量、承接企业技术难题的机制。芯片化学材料中心团队揭榜光刻胶相关项目产业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难题,联合成立了广州德聚埔材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投资金额2亿元。
目前黄埔材料院已形成“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芯片化学材料中心+先进材料与器件研发”的“1+1+X”成果转化架构。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发展一直是以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重心的,重在强化产业技术供给能力。技术供给能力是新型研发机构的“生命线”,是立足之本、生存之基。
锤炼国际一流产业创新策源地
踏入位于广州黄埔中新知识城纳米谷的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3楼办公区,一首名为《理想是百年的文章》的诗映入眼帘。
短短100字的诗,传达了大湾区协同院的办院初心和理念,即构建全球化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国际一流的“原始创新策源中心、新兴产业培育中心、创新人才培养中心”。
大湾区协同院由广东省科技厅、广州市政府、广州高新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同发起设立,围绕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光电、材料等重点领域,构建全球化技术研发、产业培育、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
大湾区协同院副院长刘玉峰透露,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已经挂牌运行,致力于构建“科教平台+投资基金+创新园区”颠覆性技术创新体系,采取“管育接转教”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在广州培育和聚集颠覆性技术、培养创新人才,打造国家颠覆性技术创新样板。
“颠覆性技术是颠覆了某一领域主流产品和发展格局的技术,是改变游戏规则的战略性技术,是大国竞争的关键变量。在广州培育和聚集颠覆性技术,将为广州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刘玉峰说。
这将是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拉出领先优势的一步关键棋子。
从前沿技术到工艺精湛的产品,调研团看到了一家既有全球领先的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又能紧贴市场和应用的新型研发机构。
“在前沿技术遴选上,我们组织全球的一流科学家设立国际协同实验室,依托‘专家之眼’做决策;但对于中试放大阶段及以后阶段的项目,我们更注重‘市场之手’。”刘玉峰表示。
一方面,该院从产业维度对项目的产业化价值进行评估。另一方面,该院组建投资基金并联合社会资本,采取市场化决策并领投、研究院予以配套资助的方式决策项目和支持项目。
“我们与广州产投集团、知识城集团等联合组建了一期规模5亿元的创新基金,并与高瓴、真格、联想之星、复星、启迪之星、正轩等知名风投基金联合支持成果产业化。”刘玉峰说。
通过“构建政府资金+国资引导的成果转化基金+社会资本”的多元投入模式,广州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开展“沿途下蛋”“就地转化”,逐渐摸索出一条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路径。
广州的实践充分表明,新型研发机构依靠“建设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的“新型”做法,逐渐成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各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有关企事业单位:
根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评选推荐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粤人社函〔2023〕236号)要求,为切实做好我市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推荐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和表彰名额
(一)评选范围
先进集体: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
先进个人: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连续工作5年(含)以上的在职干部职工。
获得过省部级(含)以上荣誉并享受待遇的人员,原则上不参加评选,如近5年有新的重大贡献,可参加此次评选。
(二)表彰名额分配
本次表彰广州市可推荐1个先进集体或1名先进个人。各区分局、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处室可提出1个先进集体或1名先进个人建议名单,如无符合条件推荐对象的可不推荐。
二、组织领导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成立市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1,不纳入议事协调机构管理,任务结束后自行撤销),负责本次评选推荐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人事处,负责评选推荐具体工作。
三、推荐评选流程
评选表彰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按照粤人社函〔2023〕 236号文件规定的评选条件,自下而上、逐级审核推荐、差额评选、民主择优的方式进行,严格执行“两审三公示”程序开展评选推荐工作。
(一)提出拟推荐对象
请各单位根据评选条件,广泛听取意见、面向基层一线,突出重点地区、重点部门深入挖掘先进事迹,经民主推荐、考察考核、集体研究审议决定,提出拟推荐对象并在所在单位开展公示。公示内容包括评选条件、拟推荐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等,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将初审推荐材料纸质件(一式四份、附电子光盘)于8月3日前报市评选推荐领导小组办公室,逾期未报视为无推荐。
初审推荐材料包括:初审推荐工作报告、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初审推荐表、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个人初审推荐表、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初审推荐对象汇总表、初审公示情况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材料原件等。
(二)初审
市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各单位的推荐材料进行严格审核,研究提出我市初审推荐建议名单,汇总上报省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确定正式推荐对象
根据省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的通过名单,由市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反馈推荐单位,组织开展复审工作。
四、工作要求
请各单位高度重视,突出实绩导向、优中选优,严肃评选纪律,统筹做好评选推荐、事迹挖掘、审查把关、推荐上报等各项工作,切实把此次评选作为激励自然资源系统干部队伍、凝聚正能量的重要举措,严格按照评选表彰推荐工作要求组织实施并及时报送材料。
2.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评选推荐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7月29日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系人:陈思茵,电话:020-83194278,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系人:巢堃,电话:020-83318277)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海洋伏季休渔后期执法监管,严防休渔后期渔船冲港偷捕,严厉打击违反休渔期规定等各类渔业违法行为,2023年8月1日至2日,广州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组织番禺、南沙大队联合开展“亮剑2023”海洋伏季休渔联合巡航执法行动。
本次行动按照省海洋综合执法总队“五重执法”部署要求,出动执法船艇7艘次、执法人员35人次,对狮子洋、蕉门水道、洪奇沥水道、深中通道等重点海域开展拉网式巡查,并利用广东省海洋综合执法系统加强对应休免休渔船的船位监控,对海上作业的免休渔船进行精准执法。行动查获涉嫌违法船舶2艘,交由属地大队跟进调查。清理违规网具蟹笼约300个,约2000米;蛇笼50余条,约1000米。
下一步,广州市海洋综合执法部门将继续坚持“最严格的执法制度”和“最严格的伏休管理”,加强辖区海域的巡查和应休免休渔船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类涉渔违法违规行为,促进海洋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