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顺祥:退休军人回乡助振兴,坚守7年让小山村变得更美好
【开栏语】
戎装在身,他们保家卫国、冲锋在前、不怕牺牲;脱下戎装,他们投身地方发展建设,在各行各业作表率、当先锋、讲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军人风采。
退役不褪色,榜样在身边。即日起,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出《榜样力量·广州最美退役军人风采》栏目,聚力讲好退役军人故事,展现退役军人风采,进一步激发广大退役军人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为广州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贡献退役军人力量。
“党和群众的需要,就是我冲锋的阵地,既然不能继续扛枪守护祖国安宁,那就换一个阵地,带领村民一起奔小康。”广州市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原广州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宋顺祥是一位有30多年党龄的退休老兵。2015年当脱下军装后,他决定放弃广州安逸舒适的退休生活,回到河北老家成为一名“乡村振兴带头人”,家乡的小山村迎来了大变化。
退休后回乡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我是河北省武安市伯延镇双玉泉村人,1979年12月入伍,2015年在部队退休后,由部队移交到广州市荔湾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七休养所。”宋顺祥说,3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每当他回乡探亲,家乡的落后和乡亲们的种种难处让他深受触动。退休后,他回乡带领乡亲们在奔向小康路上发起冲锋。
乡村振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对修路、植树、修水管这些看起来“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有些人不理解。宋顺祥不怕苦不畏难,继续向村民宣传措施方案和好处,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大家群策群力,有力出力,共同改变村庄面貌。
修建山坡道路15500米;动手种植树苗17400棵;更换水管800米;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硬化路面20500平方米、绿化荒山1000余亩、安装路灯100盏、改厕244座……这是过去7年来,宋顺祥在双玉泉村带领群众自力更生,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其间,他还用自己残疾抚恤金、退休金救助生活困难群众和无偿投入乡村建设资金达20余万元,垫资12余万元。经过努力,他帮助农户建设黄金小米经营店、柴鸡蛋销售场、牛猪羊销售网、鼓山特色月饼销售商等“四小经济”模式,累计为家乡创造经济收入近500万元。2020年,全村1967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6400元提高到11000余元,乡亲们实现了脱贫致富。
如今,随着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小山村环境美了,道路通了,荒山绿化了,路灯亮了,地下燃气管道安装了,群众喝水免费了,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起来。老党员郝玉富激动地说:“没有宋顺祥,就没有双玉泉的今天。”
引领全村退役军人当好“火车头”
戎装虽解,军魂犹在。宋顺祥在服役期间曾5次荣立三等功;2001年,在抗洪抢险中受伤,被评定为七级残疾。从回乡担任“第一书记”那天起,他就特别重视关爱退役军人。他向上级连发两份报告,言辞恳切,详细梳理了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双玉泉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终于建立起来,在全村上下营造出浓厚的“双拥”氛围。
“让退役军人后顾无忧,能鼓励更多优秀青年应征入伍,鼓励更多服役官兵建功军营。”多年的军旅经验和曾担任团级主官的经历,让宋顺祥坚信这一点。他发动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与全村8名现役官兵保持密切联系,同时努力发挥全村40余名退役军人的示范作用。
他召集起全村的退役军人,与党员、大学生、群众志愿者组成一支“突击队”,成为双玉泉村发展的“火车头”,专门负责解决群众的困难事忧心事。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他采用军队传统管理方法,通过实行日常义务值班制度,有序引导突击队做好做细防疫措施,保证村民安全,成为全村青少年学习的榜样,鼓励了更多优秀青年应征入伍。
今年春节前夕,宋顺祥自掏腰包为双玉泉村60多名“荣誉村民”和耄耋长者送去新春慰问品,“每人5斤鸡蛋。”在他看来,点滴暖心事为的是弘扬光荣传统,发挥社会正能量,“谁给村里作了贡献,我们就要记住谁、纪念谁。”
常有人问宋顺祥,这7年坚守的初心是什么?宋顺祥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支撑我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动力,而不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物质财富。”
发挥老兵余热照亮青少年成长路
进学校、走社区、下村庄、到公园植树造林,在广州,宋顺祥作为“红棉老兵”志愿者和“全国五好家庭”获得者,退休后的生活依然忙碌而充实。
今年春天,白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黄石街退役军人服务站在黄石街龙江中学举办“老兵宣讲进校园 红色薪火永相传”主题活动。宋顺祥作为广州市“最美退役军人”特别致敬人物应邀作主题宣讲。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你们就是祖国的希望……” 在宣讲现场,他以“夯实国防教育基础,提高国防思想意识”为主题,分享了自己从军的点滴,以及回到家乡带领群众致富的历程,激励莘莘学子珍惜当下,树立爱党爱国爱军爱民的思想意识,强化体能和智能双向培育,学习革命先烈的斗志和英雄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平时我所知道的关于军人事迹和报道,大多都是从电视上了解到的,这次近距离和宋伯伯接触,听他讲从军的故事,而且他退休了也在为人民服务。将来我也希望当一个像宋伯伯一样的人,当个好兵,保卫祖国、服务人民。”龙江中学吴同学感慨道。
通过一场场宣讲,宋顺祥将老兵故事里的满满正能量和“五好家庭”的优秀家风家训传递给万千市民,也照亮了青少年学子的成长路。
“我做的是一名共产党员做的事,针对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做得还不够,接下来要继续努力。”宋顺祥这样认为,也这样践行着。

为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凝聚青春奋进力量,7月11日,市房安所党委组织青年干部前往南沙区开展“青学青思青行”理论学习实践活动暨“薪火传承 青春担当”主题团日活动。
(活动合照)
在位于灵山岛尖的南沙IFC空中图书馆,青年干部们集中学习了《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结合工作实际,互相交流了学习心得体会,纷纷表示将奏响青春强音,奋进青春力量。
所党委副书记、所长蒋祖生同志要求全体青年干部,一是开好头、起好步,“系好第一粒扣子”;二是有担当、有作为,在住建事业中勇当排头兵;三是知敬畏、存戒惧,严守纪律、不逾底线。所党委书记邵山同志寄语青年,一要葆有朝气,有如扶桑初日升,敢闯敢干、不怕艰难困苦,争做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楫者”;二要锻就底气,浅水难以负大舟,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累积知识经验,练就过硬本领;三要涵养正气,要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讲私德、立公德,留取丹心照汗青,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新时代的青年是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青年干部要勇担时代使命,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为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中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干部随后到湴湄村参观了星海故里历史文化中心,瞻仰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用信仰谱写红色乐章的生平故事;在香云纱非遗产业园参观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制作工艺。
本次活动带领青年干部领略了南沙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浓厚文化氛围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时代召唤,教育引导青年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激发他们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和投身广州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7月8日举行的智能农业论坛上,27家企业发起成立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智慧农业产业联盟,旨在共同推进智慧农业系统集成、共同形成智慧农业产业生态、共同创造智慧农业创新价值。
近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在智慧农业领域积极探索,引进培育了兰桂骐、国兴农、孙桥溢佳、博田机器人等一大批智慧农业企业,通过不同农业生产场景开展智慧农业探索。在制度设计上,浦东新区形成了对智慧农业全方位的支持体系。规划布局上,编制了《上海浦东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部署了“一心两区”的功能布局,明确了装备农业、种源农业两大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项目支持上,《浦东新区现代农业发展专项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中,明确现代农业设施、智慧农业技术等示范和服务,财政资金全额保障。人才引进上,引领区人才“1+1+N”政策体系对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人才提供了支撑保障。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