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获批筹建国家碳计量中心(广东)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国家碳计量中心(广东)在广州市南沙区筹建。国家碳计量中心(广东)(以下简称“中心”),作为国家级碳计量领域重要基础设施,将有利于加快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充分发挥广东能源资源利用、产业、区位等优势,为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提供“广东方案”,更好发挥计量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的基础性作用。
中心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辐射带动效应,推动粤港澳三地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数据、标准、认证等方面实现协调一致与互认,加快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逐步实现大湾区量值领域协调统一,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按照筹建计划,中心将建成“四中心一平台”:碳计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中心;碳计量基础数据应用中心;碳计量应用技术与成果转化中心;碳计量人才培养交流和宣教中心;碳计量检测服务平台。
中心建成后,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紧密对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和政策要求,加强碳计量相关技术研究;二是开展碳排放、碳监测、碳核查、碳足迹、碳交易、碳汇等相关基础、前沿和应用计量技术研究;三是加强碳计量数据的采集、分析、评价和应用,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服务碳核查、碳交易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帮助碳排放单位合理配备和使用碳计量器具,推动碳排放从“核算”向“测量”转变;五是加强碳计量技术交流与合作,搭建碳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六是加强碳计量政策、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碳计量人才队伍。
为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州市南沙区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发挥计量的基础保障作用,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计量体系,服务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积极争取国家碳计量中心落户南沙,多次配合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商谈运行模式、用地和资金等具体事项,协助完成国家碳计量中心选址等工作。

【开栏语】
戎装在身,他们保家卫国、冲锋在前、不怕牺牲;脱下戎装,他们投身地方发展建设,在各行各业作表率、当先锋、讲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续写军人风采。
退役不褪色,榜样在身边。即日起,广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出《榜样力量·广州最美退役军人风采》栏目,聚力讲好退役军人故事,展现退役军人风采,进一步激发广大退役军人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为广州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贡献退役军人力量。
“党和群众的需要,就是我冲锋的阵地,既然不能继续扛枪守护祖国安宁,那就换一个阵地,带领村民一起奔小康。”广州市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原广州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宋顺祥是一位有30多年党龄的退休老兵。2015年当脱下军装后,他决定放弃广州安逸舒适的退休生活,回到河北老家成为一名“乡村振兴带头人”,家乡的小山村迎来了大变化。
退休后回乡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
“我是河北省武安市伯延镇双玉泉村人,1979年12月入伍,2015年在部队退休后,由部队移交到广州市荔湾区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七休养所。”宋顺祥说,3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每当他回乡探亲,家乡的落后和乡亲们的种种难处让他深受触动。退休后,他回乡带领乡亲们在奔向小康路上发起冲锋。
乡村振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起初,对修路、植树、修水管这些看起来“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有些人不理解。宋顺祥不怕苦不畏难,继续向村民宣传措施方案和好处,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让大家群策群力,有力出力,共同改变村庄面貌。
修建山坡道路15500米;动手种植树苗17400棵;更换水管800米;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硬化路面20500平方米、绿化荒山1000余亩、安装路灯100盏、改厕244座……这是过去7年来,宋顺祥在双玉泉村带领群众自力更生,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其间,他还用自己残疾抚恤金、退休金救助生活困难群众和无偿投入乡村建设资金达20余万元,垫资12余万元。经过努力,他帮助农户建设黄金小米经营店、柴鸡蛋销售场、牛猪羊销售网、鼓山特色月饼销售商等“四小经济”模式,累计为家乡创造经济收入近500万元。2020年,全村1967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6400元提高到11000余元,乡亲们实现了脱贫致富。
如今,随着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小山村环境美了,道路通了,荒山绿化了,路灯亮了,地下燃气管道安装了,群众喝水免费了,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起来。老党员郝玉富激动地说:“没有宋顺祥,就没有双玉泉的今天。”
引领全村退役军人当好“火车头”
戎装虽解,军魂犹在。宋顺祥在服役期间曾5次荣立三等功;2001年,在抗洪抢险中受伤,被评定为七级残疾。从回乡担任“第一书记”那天起,他就特别重视关爱退役军人。他向上级连发两份报告,言辞恳切,详细梳理了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双玉泉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终于建立起来,在全村上下营造出浓厚的“双拥”氛围。
“让退役军人后顾无忧,能鼓励更多优秀青年应征入伍,鼓励更多服役官兵建功军营。”多年的军旅经验和曾担任团级主官的经历,让宋顺祥坚信这一点。他发动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与全村8名现役官兵保持密切联系,同时努力发挥全村40余名退役军人的示范作用。
他召集起全村的退役军人,与党员、大学生、群众志愿者组成一支“突击队”,成为双玉泉村发展的“火车头”,专门负责解决群众的困难事忧心事。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他采用军队传统管理方法,通过实行日常义务值班制度,有序引导突击队做好做细防疫措施,保证村民安全,成为全村青少年学习的榜样,鼓励了更多优秀青年应征入伍。
今年春节前夕,宋顺祥自掏腰包为双玉泉村60多名“荣誉村民”和耄耋长者送去新春慰问品,“每人5斤鸡蛋。”在他看来,点滴暖心事为的是弘扬光荣传统,发挥社会正能量,“谁给村里作了贡献,我们就要记住谁、纪念谁。”
常有人问宋顺祥,这7年坚守的初心是什么?宋顺祥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支撑我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动力,而不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物质财富。”
发挥老兵余热照亮青少年成长路
进学校、走社区、下村庄、到公园植树造林,在广州,宋顺祥作为“红棉老兵”志愿者和“全国五好家庭”获得者,退休后的生活依然忙碌而充实。
今年春天,白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黄石街退役军人服务站在黄石街龙江中学举办“老兵宣讲进校园 红色薪火永相传”主题活动。宋顺祥作为广州市“最美退役军人”特别致敬人物应邀作主题宣讲。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你们就是祖国的希望……” 在宣讲现场,他以“夯实国防教育基础,提高国防思想意识”为主题,分享了自己从军的点滴,以及回到家乡带领群众致富的历程,激励莘莘学子珍惜当下,树立爱党爱国爱军爱民的思想意识,强化体能和智能双向培育,学习革命先烈的斗志和英雄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
“平时我所知道的关于军人事迹和报道,大多都是从电视上了解到的,这次近距离和宋伯伯接触,听他讲从军的故事,而且他退休了也在为人民服务。将来我也希望当一个像宋伯伯一样的人,当个好兵,保卫祖国、服务人民。”龙江中学吴同学感慨道。
通过一场场宣讲,宋顺祥将老兵故事里的满满正能量和“五好家庭”的优秀家风家训传递给万千市民,也照亮了青少年学子的成长路。
“我做的是一名共产党员做的事,针对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做得还不够,接下来要继续努力。”宋顺祥这样认为,也这样践行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罗冲围片区改造提升工作,7月11日,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前期工作处党支部、离退休人员服务处党支部与松洲街机关党支部、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分行公司业务部(资金结算部)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以项目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谋、合作共促等方式,切实加强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全速推进重点片区改造提升工作。
(活动现场)
参加人员首先前往华为广州研发中心,实地参观了解工地建设有关情况;随后,前往参观螺涌公园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在讲解员的引领下,上了一堂现场廉洁教育课;紧接着到华盈国际顶楼观看罗冲围片区整体情况;最后,在华盈国际加木讲堂开展红联共建座谈会。会上,松洲街机关党支部对罗冲围片区情况进行了介绍,参会人员就罗冲围片区改造工作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交流,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此次活动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党建工作形式,通过共建及时沟通交流工作经验,与区沟通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党员和市党代会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