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区举行2023年“全国低碳日”科普游,迎接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一周年
2023-07-17 14:11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3年7月1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低碳日”。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宣传低碳发展理念,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提升公众低碳意识,倡导公众选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南沙分局与广州市南沙区发展和改革局联合主办广州市南沙区2023年全国低碳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主题科普游——暨南沙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一周年活动。活动邀请市民走进广州南沙珠江啤酒有限公司,亲身感受绿色生产和低碳经济。广州南沙珠江啤酒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国伟、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南沙分局副局长陈志谦、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副镇长罗永谊、广东省碳普惠创新发展中心李尧,以及南沙区发展和改革局代表出席。
见证绿色生产,根植低碳发展理念
南沙珠江啤酒公司在厂区为本次活动打造了一条绿色低碳主题科普游览路线。市民可按生产流程,从原料到糖化、发酵、灌装、包装,近距离了解珠江啤酒是如何生产出来的。沼气发电、光伏发电、错流膜过滤技术、二氧化碳回收、绿色建筑、智能化工厂等南沙珠江啤酒公司的绿色低碳实践介绍穿插其中。一位参与者表示,这样在生产线的实地讲解非常直观,沿途设置了绿色生产和低碳经济的专题介绍也很易于理解。
为了增加市民的参与感,活动设置了碳中和天平、知识套圈、双碳大冒险、低碳达人挑战等摊位游戏。通过知识问答,以及对各种日常活动碳排放量与碳减排量的配平,市民对碳中和碳达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低碳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低碳权益,人人共享
市民在本次活动的游戏中可以得到“碳币”奖励。碳币是由减碳量产生的虚拟兑换积分,依托碳普惠平台发放。本次活动中发放的碳币,都是由广州南沙珠江啤酒有限公司捐赠到碳普惠平台的厂区光伏发电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折算而来的。所得的碳币可通过碳普惠平台兑换奖品。
“谁低碳,谁受益”是碳普惠的核心理念。除了企业赠送,可折算成碳币的碳减碳量的另一种来源是碳普惠平台注册用户自身发生的节约水电气、乘坐公交地铁等低碳行为。碳普惠平台根据获得的用户低碳行为数据计算出减碳量,换算成碳币发送给用户。在场不少市民对碳普惠制非常感兴趣,表示会多多利用碳普惠平台,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为绿色环保、应对气候变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贯彻低碳理念,践行低碳实践示范
低碳理念在本次活动贯彻始终。活动现场设有品酒区供来宾品尝珠江啤酒公司各式产品,不少来宾使用自带杯子盛酒品尝,避免产生废弃一次性杯。现场碳币兑换的礼品,除了有珠江啤酒公司提供的饮品、雨伞等丰富礼品外,还设有环保礼包。该环保礼包含有一个由可再生环保材质制成的随手杯,随手杯上标示有碳标签,让碳标签进入市民的视野。碳标签表示该产品已核算碳足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从而引导选择较低碳排放的产品。
本次活动共产生2吨碳排放量,已由河南乐汇佳堆肥项目所产生的碳减排量抵消,达到碳中和。广东省碳普惠创新发展中心为本次活动进行了碳中和认证,并向活动主办单位以及承办单位颁发了《碳中和证明书》。
本次活动组织市民参观绿色工厂,介绍碳普惠平台、碳普惠与企业、个人之间的联系及企业与个人如何通过碳普惠互惠互利。企业将其光伏发电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捐赠给碳普惠平台并折算成碳币,通过打卡、游戏等环节奖励给市民,市民在碳普惠平台兑换奖品。市民亲历从减排量产生到减排收益返回市民的碳普惠闭环全过程,体会并深入理解碳普惠运行逻辑,增加群众参与度、支持度。活动起到的示范效应,将有助于碳普惠制继续推广普及。
主办单位工作人员表示,希望能通过本次活动向市民普及低碳理念,凝聚社会共识,营造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氛围,助力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工作落实。
试点一年,成效渐显
自2022年8月成功获得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资格以来,南沙牢牢把握《南沙方案》赋予的新的使命与定位,与试点政策形成政策合力,气候投融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南沙气候金融产品不断创新,成功发行包括国内首支支持再生纸项目运营的绿色债券、全国水资源领域首笔绿色政府专项债券、首笔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CGT)绿色债券等在内的多个“首单”绿色债券;上线全国首个碳中和融资租赁服务平台,已落地21个项目,业务规模达53.5亿元,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326.5万吨;6家企业获批QFLP试点,获批额度超155亿元人民币,储备投资项目108项,重点投向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广州期货交易所成功上市我国首个新能源金属期货品种——工业硅期货和期权,并获批开展碳期货品种研究,有力支撑南沙试点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同时,南沙成立广州南沙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中心,依托该中心与港、澳机构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探索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中心。南沙还全面启动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与银行、券商等境外机构在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方面达成战略合作。此外,南沙还启动全国首栋气候投融资大厦——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二期建设,将会承载气候投融资发展,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专家智库、第三方服务机构集聚。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借本次全国低碳日契机,南沙区邀请市民走进企业,感受绿色生产和低碳经济。政府、公众、企业携手同行,践行低碳理念,促进全社会提升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增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行动自觉,推动形成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社会风尚,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助力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落实。
南沙将继续落实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利用好南沙优势,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气候投融资经验,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南沙贡献。建立绿色低碳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广州南沙珠江啤酒有限公司一贯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的经营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效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2022年污水处理率、污水达标排放率、烟气处理率、烟气达标排放率、固体废物处置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资源性固体废物利用率为均为100%。获得“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称号,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获评“环保诚信企业(绿牌)”,并在2023年3月24日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南沙珠啤公司积极打造绿色低碳企业,大力推进光伏发电、储能技术和沼气综合利用技术。2009年12月沼气回收综合利用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已在联合国注册成功,是国内同行中注册CDM项目的第一家。同时,最大限度回收二氧化碳并资源化利用,2022年回收利用二氧化碳2.38万吨。南沙珠啤公司主动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探索减碳路径推动低碳生产,已开展碳盘查厘清近三年碳排放数据,完成了公司主打产品528ml瓶装97纯生啤酒的碳足迹评价。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南沙分局 王桉、林晓玲)

近日,《广州市“菜篮子”专业市场布局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正式印发,其中提出,立足广州、服务湾区、辐射全国,形成“7+14+7”的总体布局。保留升级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广弘冻品交易市场2个一级销地市场,推进黄沙水产市场搬迁至东洛围地区;近期保留太和谢家庄农贸综合批发市场、清河综合市场、天平水果批发市场、白云山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江村农贸综合批发市场等13个二级销地市场,疏解转移广州市花都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现状:32个专业市场集中于广佛交界
《规划》透露,目前广州共有32个“菜篮子”专业市场,其中包括11个果蔬类市场、6个水产品市场、2个禽蛋类市场、3个肉类市场、10个综合类市场。市场总用地面积169.70公顷,分布上城区多、外围少,集中于广佛交界,沿广清高速分布。
黄沙水产市场
广州一级销地市场具有立足本地、服务湾区、辐射全国的能力,也是广州枢纽型城市的重要体现。例如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的果蔬交易量位居全国第一,90%以上的果蔬来自省外或进口,进口水果占全国进口量的一半,中转运送至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黄沙水产市场作为全国最大的水产交易市场,每日交易水产600余吨,其中1/3运往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大城市。
规划:向北、南、东三个方向新增市场
《规划》同时指出,广州的“菜篮子”专业市场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交通矛盾突出、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方面,全市约2/3的市场集中在中心城区,对城市交通与环境品质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广州现状4个一级销地市场均位于中心城区,易受突发事件影响,缺少必要的备用和替代选项。与此同时,还存在用地集约度低,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业态复合度低,产业升级慢;建设标准低,形象差等问题。
为此,《规划》为“菜篮子”专业市场提出的发展定位是: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立足广州、服务湾区、辐射全国”的现代化“菜篮子”专业市场体系。
遵循“菜篮子”专业市场的发展规律与趋势,重点优化调整中心城区,引导市场向外围地区集聚,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提升中心城区空间环境品质,腾挪中心城区用地空间。重点结合广州空港、海港、铁路枢纽等重大交通设施向北、南、东三个方向新增市场,拉开一级销地市场距离,提高城市供应链韧性。谋划“菜篮子”专业市场广佛一体化的区域布局,同时协调与深圳、东莞、中山、珠海、肇庆等周边城市的相互关系,实现区域联动发展、联动供给。依托广州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港澳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完善的法律体系,共建一个以广州“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和“菜篮子”专业市场为基本支点的生产流通体系,使绿色农产品高效便捷进入港澳市场。
结构:形成“7+14+7”的总体布局
规划结构上,形成立足广州、服务湾区、辐射全国,形成“7+14+7”的总体布局。
7个一级销地市场
中部提升区保留升级2个一级销地市场、内部迁建1个。保留升级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广弘冻品交易市场2个一级销地市场,推进黄沙水产市场搬迁至东洛围地区。以高效交通、高质业态为重点,将中部提升区建设成为面向中心城区、服务广州全域、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产品高效流通消费示范区。
北部发展区新建2个一级销地市场。依托白云机场和广清高速物流优势,以高端化、规模化、大型化为方向,规划建设2个一级销地市场,将北部发展区建设成为面向广州北部、服务广州全域、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市“菜篮子”产品规模化流通示范区。
东部发展区新建1个一级销地市场。依托东部物流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库项目,规划建设1个一级销地市场,重点填补广州东部发展区一级销地市场缺失并补充广州肉蛋类供给。
南部发展区新建1个一级销地市场。依托南沙国际物流优势,规划建设1个一级销地市场,重点辐射番禺区、南沙区,供港供澳、服务湾区,建设成为广州市“菜篮子”产品展示交易区和全球采购区。
14个二级销地市场
近期保留太和谢家庄农贸综合批发市场、清河综合市场、天平水果批发市场、白云山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江村农贸综合批发市场等13个二级销地市场,疏解转移花都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重点推进四大升级措施,一是市场规范化,整治市场环境,对“菜篮子”专业市场中的消防、交通、仓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消防隐患、违法建筑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二是服务智慧化,鼓励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探索推动电子结算、统一结算,提供智慧化、便捷化、综合化的全链条一体化服务;三是配套标准化,配套设施设备先进、功能完善的“菜篮子”产品冷链配送服务网络,提升仓储、加工、配送等配套服务设施服务能力;四是功能复合化,在批发交易、物流配送基础上,有条件的市场适当增加加工、预制菜、展贸、购物、餐饮、旅游等多元功能,实现从低效开发到高质量产业发展转变。
7个产地市场
新增3个产地市场。结合现状产地市场服务空白区,在从化北部、从化南部、南沙南部各新增1个产地市场。从化北部产地市场可对吕田桂冠农产品交易市场进行改造升级以新增。从化南部产地市场拟于鳌头镇、江埔街道或太平镇G105国道附近选址。南沙南部产地市场主要依托南沙港快速新建,或对珠江市场、万顷沙综合市场等农贸市场进行改造以新增。
保留3个产地市场。包括现状大罗蔬菜批发市场、石滩三江裕佳市场、西樵市场3个产地市场,重点推动基础设施完善工程、质量安全强化工程、信息化改造工程、产销对接强化工程、优质品牌创建工程五大工程。
迁建1个产地市场。即花山红群蔬菜批发市场,现行控规为非建设用地,建设冲突较大,目前已确定迁建选址,正在建设过程中。
关闭1个产地市场。即水沥红葱市场,重点考虑市场主体意愿,且关闭后不会导致白云区产生产地服务规模与空间空白,因此关闭。
“我们是党员,安全大巡查要自觉干在前。我们是党员退役军人,应急处突也要勇于冲在前。我们除了永葆军人的胆识,也要掌握应急的技能,这样才能安全。”近日,花都区新华街骏威社区银燕大厦党支部书记、退役军人李虎在“七一”主题党日活动中分享道。
活动中,李虎作主题报告,并为5名老党员颁授“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为63名2022年度社区星级党员颁发荣誉证书。同时,组织开展“榜样的力量”宣讲,慰问社区老党员和困难党员。
当前,新华街骏威社区正组织开展燃气安全大检查,“兵哥哥”薪火党群志愿服务队以网格化、拉网式对辖区内商户用气和家庭用气情况进行全面排查。骏威社区党委将应急安全教育作为“七一”主题党日活动的主要内容,提高“兵哥哥”薪火党群志愿服务队的应急处突能力,着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开展走访慰问中得知,社区有名高三学子因家庭困难影响学业。骏威社区党委积极号召助学捐款,不到一周就有百余名党员,通过多种渠道捐款达1.2万元。
党旗鲜红,党徽熠熠。新华街党工委充分发挥党员退役军人的优势,以骏威社区为试点,创建新华街“兵支书”党建品牌,组建“兵哥哥”薪火党群志愿服务队。
谈到党建品牌的发展,李虎说道,“兵支书”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一年来,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广大党员退役军人的支持下,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赢得了广大居民的好评。下一步,将朝着专业化的目标,做强做大“兵哥哥”薪火党群志愿服务队,永葆军人本色和为民初心,在服务居民中做到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