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镇街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2月21日,广州市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暨2022年度镇街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工作总结会议召开,经过一年的探索,广州市镇街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部分镇街因地制宜,试点工作成效初显。
在海珠区,赤岗街依托广州塔景区品牌,成立景区安全隐患巡查小组,投放人工智能清扫机器人,推进“新船口袋公园—文化长廊”建设,设置便民服务点,不断擦亮广州塔景区名片;琶洲街组建全域服务治理总队,悉心打造会展核心区精品路段,努力提升会展之都的世界窗口形象;江南中街选取青凤、青葵社区作为创建全域服务治理示范区域,逐步推进江南文商旅融合商圈配套服务优化升级。
在荔湾区,白鹤洞街通过红色物业联盟串联多元主体,建立从小区到社区“问题收集—协商—解决—反馈”的最短路径,同时引入大型物业公司对5个无物业管理老旧社区实施全域治理。发动党员组建“鸿鹤群防共治队”,及时处置交通整治、纠纷化解、反诈宣传、防盗宣传等工作;沙面街试点企业积极疏导交通、清洁环境、强化巡查,助力打造景区旅游服务标杆;桥中街试点企业参与保洁与垃圾清运服务,加强卡口管理,疏导车辆,营造安全文明的环境。
而在白云区,该区通过智慧城管赋能城中村高质量治理。大力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如以无人机巡查和拆违工地智慧监管系统拓展查违、拆后管理监控新路径。将“厕所革命”、口袋公园等资源更多的向城中村倾斜,共完成125座公厕和2个口袋公园建设。纵深推进城中村垃圾分类“栋长制”模式,安装使用1000余套垃圾分类投放闭环提醒和监管设备,开发“云报事”、生活垃圾“志愿FUN”等应用,多措并举促进城市环境面貌提升。
无独有偶,黄埔区着力打造指挥调度一体化信息系统,构建视频监控平台。引入5G、物联网、区块链技术,开发建设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平台,智能化改造收运设备,自动采集收运信息,实现生活垃圾溯源管理。启动全市首个开放道路下的全无人驾驶环卫保洁项目,在生物岛打造自动驾驶新能源环卫作业应用示范区。
南沙区则大力提升全区115条道路及公共区域的环卫保洁质量,全面落实全区水域内水面漂浮物清理和整治。建设全国首个5G+云化AI垃圾分类投放点智能分类督导监管系统,整体改建垃圾压缩站2座,提质升级垃圾收集点24个,新增创建60个广州市星级投放点,27条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示范样板村,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新改建环卫公厕6座,培育3个容貌品质社区。完成智能气网改造工作,拓展、加密城市供气管网,全面排查并整改燃气安全隐患。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乡村振兴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月16日,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陶镇广带队赴湛江市雷州东里镇,实地调研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工作,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市交通运输局、越秀集团等组团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
在白岭小学,调研组参观了由我局主导推动、投资40多万建成的小学新公厕项目,并仔细询问了新公厕使用和管养维护情况。陶镇广说,“厕所革命”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一环,也是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所系,看到新公厕有效改善了学校的卫生环境和办学条件,觉得非常有意义。到西挖小学时,恰好遇上整队放学、大声朗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学们,陶镇广高兴地勉励孩子们努力学习,自强成才,长大后用知识和技术,改变个人命运,创造家乡未来,用心用情反哺这块土地,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和富裕。
随后,调研组上门走访慰问了西塘村两家防返贫动态监测低保边缘户。陶镇广与他们唠家常、问冷暖、送关怀,并带去油、米、牛奶等生活物资和慰问金,详细过问大家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家庭困难,将来自广州城管的关心关爱送进困难群众的心窝里。
天色渐晚。调研组赶到北崛村,与其他组团单位会合,参观由海大集团在东里投资、运营的对虾养殖产业园,了解项目前期建设进度及投产计划,就进一步打通东里外联高速路网大动脉规划,共同谋划交通提速、项目高质量发展规划,并向东里镇提出具体指导建议。
在东里镇调研期间,陶镇广特别叮嘱局驻镇工作队干部,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工程,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帮扶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中央农村经济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紧紧依靠我局职能,充分发挥城市管治经验和行业优势,突出防返贫监测底线、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主线,抓紧抓实、落地落细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基层治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重难点任务,高质量推动我局乡村振兴对口帮扶工作。(人事处)
2月21日,广州市召开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暨2022年度镇街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工作总结会议,总结回顾2022年全市城市管理和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工作情况,并对2023年工作任务进行研究部署。会议明确,要进一步锚定方向聚焦重点,全力推进广州市城市管理和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践行绿色低碳发展,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提升
会议通报,过去一年,广州市积极发挥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高位统筹、综合协调职能,联动各有关市直单位、各区政府和驻穗部队,强化对跨部门城市管理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的协同保障,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率和科学决策能力,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全市城市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据统计,去年全年建成垃圾分类星级投放点1023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样板村100个,完成305座“两网”融合网点建设任务。积极推进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持续深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改革。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新增核准排放建筑废弃物约9891万立方米,综合利用率近60%。同时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共有24所学校被评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示范基地,1431所学校获评“广东省绿色学校”。
为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广州市积极推进“10路10场”高标准示范区域和50条环卫保洁精细化重点道路示范引领工作,开展新一轮城中村环境卫生整治;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成5座资源热力电厂二期项目,实现增城区第六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全面运营;开展第二届“羊城最美商铺”评选活动,打造11个“门前三包”样板镇街,惠及市民群众逾211万人。培育30个市级容貌品质社区,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行动获评广州市首批十大“最具获得感”改革案例和“粤治—治理现代化”优秀案例。
此外,在民生服务方面,广州市推进“厕所革命”三年提升计划,完成497座公厕建设任务,新增对外开放社会厕所125座,积极探索“以商养厕”新举措;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新增管道燃气居民安装用户约18万户,完成燃气管网更新改造约134公里;打造城市管理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实现指挥调度“一张图”和可视化数据分析,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智能化水平。持续推动夜间经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五大工程170余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重点项目,举办“Young城Yeah市”广州夜间消费节、广州国际美食节,丰富市民文娱生活,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
镇街全域服务治理试点成效初显
2022年,广州市开始推进镇街全域服务治理工作,由市城管部门(市试点办)会同市住建部门等27个成员单位合力开展,探索构建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民参与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截至去年底,全市第一批18个镇街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广州市城市服务运营协会应运而生,并成功举办“城市之光·广州市镇街全域服务治理特别展区暨专题论坛”,社会反响热烈。
在试点镇街中,南沙区蕉门河社区实施党建融合网格化管理,将党员下沉至网格,做到居民诉求“快响应”;从化区鳌头镇通过“清单匹配”确定试点内容,引导企业紧密围绕居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提供服务;黄埔区鱼珠街道多次召开居民议事会,发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越秀区大塘街利用闲置地块建设智慧停车场,缓解中心城区停车难、充电难问题。多方共治,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此外,试点镇街通过引入企业整合资源、参与服务、导入产业,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如:天河区天河南街逐步将非机动车充电桩及换电柜的场地使用、机动车车位管理、广告位场地使用等委托试点企业运营,收益补贴反哺到社区微改造及环境品质提升工作中;花都区新华街道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积极引入社会投资,盘活小区内低效闲置房屋空地等用以建设停车位等公共设施。
明确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目标清单
据悉,会议对2023年全市城市管理和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工作做出部署安排,明确发展方向与工作目标。
建设文明宜居广州。重点打造一批高标准示范区域和环卫保洁精细化道路,深化环境综合整治。优化“两网融合”网点建设,持续推进“一村一点”“一镇一站”农村生活垃圾设施品质提升。计划新建公厕189座、改造219座,积极探索公厕市场化管养新模式,提升市民如厕舒适感。深化“羊城最美商铺”评选,培育30个市级容貌品质社区、打造11个“门前三包”样本镇(街)。
建设绿色无废广州。重点推进管道燃气覆盖,计划完成居民用户覆盖20万户、安装15万户,非居民用户安装4500户的目标。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推广新能源车在建筑废弃物运输、生活垃圾收运领域的应用,打造安全、环保、低碳运输车辆新业态。在公厕、压缩站、转运站等公共设施探索安装使用光伏发电装置,倡导绿色节能。提升建筑废弃物处置和循环利用水平,加快推进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一体化改革,优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布局。
建设韧性平安广州。加快推进燃气老化管线评估和更新改造,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切实保障“用气安全”。依托信息化系统提升井盖设施监管能力,优化户外广告和招牌4级管控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头上安全”。积极建设海绵示范城市,实施重大风险点“一张图”监管,切实保障城市生命线畅通。健全城市管理应急保障机制,提升环卫物资应急保障储备供应能力,提升城乡垃圾分类收运水平。加快推进广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明珠工业园明珠能源站等市重点工程建设,提升燃气战略储备和保供给能力。同时做好城市公共安全保障。
建设智慧数字广州。完善CIM平台基础数据库,以政府公共数据带动行业社会数据向“穗智管”动态汇聚,实时全景掌握城市运行状态。加快完善“穗智管”两级平台(市、区)、四层体系(市、区、镇街、村居或网格)、五大功能(运行监测、预测预警、协同联动、决策支持、指挥调度),实现城市建设管理运营“一网统管、全城统管”。推动更多城市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全市通办”拓展“掌上办、刷脸办、随时办、随地办”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在新建社区配置智慧化设施,在建成社区开展智慧化微改造,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