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首例机器人肝移植手术成功
科技日报北京7月18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官网报道,该院一个外科团队今年5月完成了美国第一例机器人肝脏移植手术。术后一个月,患者不仅行走自如,还恢复了一定的运动能力。此次成功意味着微创机器人手术的优势扩展到了肝脏移植领域,可实现更小切口、更少疼痛和更快恢复,并且具备最有挑战性的腹部手术之一所需的精确度。
大多数移植手术无论是通过腹腔镜还是机器人进行,都过于复杂,不能采用微创方法,而肝脏移植尤其具有挑战性。患病的肝脏在手术切除过程中容易出血过多,而将新肝脏连接到患者的循环系统需要将几个微小的血管精细地缝合在一起。
此次的机器人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外科医生保持对机器人工具完全控制,并使用类似操纵杆的控件远程执行手术,通常距离患者有一米多。高分辨率摄像头提供了可通过大型监视器查看手术部位的放大3D视图。高科技仪器可实现非常准确、精细的操作,而这些是使用传统技术无法完成的。
在这次机器人肝脏移植手术中,外科医生通过几个约1厘米的锁孔大小的切口进行手术,并在腹部肌肉内做了一个约15厘米的垂直切口,用于切除患病器官,并将大约一个足球大小的新肝脏放置在腹部内。这种切口比传统的切口小得多,而且不需要切割腹部肌肉,从而能使患者更快痊愈。
机器人肝脏移植手术花了8个多小时,虽然时间较长,但也在传统开放式肝移植的预期时间范围内。
2021年,一个韩国团队报告了世界上第一例机器人肝移植手术。但当时的手术仅移植了半个肝脏。此次研究团队表示,他们首次进行了完整的机器人肝脏移植。

7月18日上午,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中央关于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决策,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市政府研究室党组成员、副主任金永亮同志带领城市发展处赴市城投集团调研,深入了解广州火车站片区城市更新和庙头旧村改造工作推进情况和存在问题,探讨交流下一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思路举措,助力我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科技日报北京7月18日电 (记者刘霞)韩国科学家使用一种聚丙烯聚合物,成功开发出一种纯净的自增强复合材料,其机械性能位居同类自增强复合材料榜首,有望替代飞机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速“空中出租车”时代的到来。研究成果刊发于最新一期《化学工程》杂志。
为推进城市空中交通等未来出行方式的实现,科学家们需要开发出具有优异物理性能和可回收性能的新材料。自增强复合材料价格低廉、重量轻,且在处理和回收方面具有优势,因此,被寄望于能替代飞机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目前,科学家们在制造自增强复合材料时,会将化学成分不同的物质混合在增强体或基体内,以提高流动性和渗透性,但这样会使所得到的材料物理性能和可回收性较差。
在最新研究中,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汉阳大学和全北国立大学研究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通过四轴挤出工艺调整聚丙烯基体的链结构,成功控制了其熔点、流动性和浸透程度,开发出了一种纯净的自增强复合材料。
与先前的研究相比,新获得的自增强复合材料拥有迄今最高水平的机械性能,其黏附强度、拉伸强度和抗冲击性分别提高了333%、228%和2700%。而且,当被用作小型无人机的框架材料时,该材料比传统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轻52%,飞行时间增加了27%,证实了其在下一代飞行应用中的潜力。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