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区举行2023年江河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动
近日,增城区在亚运会龙舟赛场码头举行2023年江河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增城区委书记赵国生,区委副书记、区长霍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黄贤青,区政协主席丘岳峰出席。
当天上午9时许,活动正式开始。参加活动的人员纷纷拿起一袋袋鱼苗走向投放区,沿着水槽放流到增江,为增城区江河渔业资源增殖和水域生态环境养护赋能助力。据悉,本次放流的鱼类有增江大刺鳅、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鲮鱼等6个品种,放流数量约80万尾。
一年一度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大食物观”,促进水生生物资源有效恢复和可持续利用重要举措,是深入贯彻落实《渔业法》《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精神、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也是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配合禁渔制度实施,巩固和扩大禁渔成果,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保护资源、爱护环境意识的实际行动。从1987年开始,增城区已连续35年采取人工增殖放流的办法,累计增殖放流鱼苗超过6000万尾,有效地稳定了增江鱼类种群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的群落结构,促进了增江河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区共有水产类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区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及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9家(其中4个为国家级),市级水产良种场4家,渔业企业不断革新向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2022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约4.7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6.2万吨,产值9.9亿元,同比产量增3.57%,产值增2.9%,渔业发展稳步向前。此次活动将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水生生物养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增强公众保护渔业资源与环境的意识,不断推进增城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做好江河资源生态养护工作,既是增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也是全区渔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接下来,增城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讲好“大食物观”的“增城故事”,扎实做好增江光倒刺鲃大刺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护工作,严格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措施,为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及水域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幸福增城作出更大的贡献。
区领导罗干政、王长春、曾鸿斌、广新力、谭小棠,以及区有关部门和镇街负责人参加。

今年5月1日是《反有组织犯罪法》实施一周年。该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系统、完备规范反有组织犯罪工作的法律,是党中央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标志性成果,是常态化扫黑除恶的法治保障,抓好宣传贯彻意义重大。
过去一年来,增城区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提升常态化扫黑除恶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围绕关键节点、关键少数、基层群众、重点部位认真贯彻落实《反有组织犯罪法》,以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营造全民扫黑除恶氛围,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走深走实。
紧跟关键节点 确保宣传学习时效
区委政法委紧紧抓住新法正式施行的关键时间节点,注重加强与区融媒体中心和区司法局合作,打造网络宣传和法治宣传阵地,抢占宣传时效。
过去一年,区委政法委利用报纸专版宣传,在《增城日报》制作专版、开设《法治之窗专栏》,围绕《反有组织犯罪法》的立法目的、立法意义、关键概念、六大亮点进行法律解读和宣传,进一步提升群众对《反有组织犯罪法》的认识和运用法律武器同黑恶势力作斗争的意识。同时,还设置线上宣传专栏,在区融媒体中心的“阅增城”APP平台开设“扬正气树新风,同谱法治文明曲”专栏,每周更新发布《民法典》《反有组织犯罪法》相关法律知识;制作《看法说法》电视专题节目,在黄金时段循环播放,为群众提供学习平台,引导群众积极了解和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截至目前,增城区累计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平台,发布相关资讯300余篇次;通过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20多个新媒体平台,发布相关资讯200余篇次,覆盖全区13个镇街。另外,还推出“高擎《反有组织犯罪法》利剑 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线上学习和问答活动,吸引近万名群众参与,派发超市购物券500张,形成持续集中的宣传氛围。集中宣传期间覆盖近20万人次。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增城区制作了2个宣传小视频,内容涵盖平安建设工作成效和街头采访,并充分利用全媒体进行推广。在广州市扫黑办开展的“广州市扫黑除恶民意调查”活动中,增城区发动近12万名群众参与调查,大大提高扫黑除恶斗争知晓率。
紧抓“关键少数” 确保发挥引领作用
为推动《反有组织犯罪法》宣传工作走深走实,增城区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学、行业部门自觉学的作用,带动全区各级干部和群众积极学习领会新法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增城区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带头学习的作用,召开全区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暨《反有组织犯罪法》宣传工作会议。会上发放《反有组织犯罪法》宣传读本,引导各镇街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认真学习,并在全区形成以“关键少数”带动全区领导干部和村居干部的学习氛围。同时,要求各镇街各成员单位要将《反有组织犯罪法》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传达学习贯彻《反有组织犯罪法》法律法规精神和精髓,在全区各镇街各成员单位营造深入了解、深入学习《反有组织犯罪法》的学习氛围。
此外,增城区还引导重点行业领域自觉学习。按照上级的部署,持续提升信息网络、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金融放贷、教育、医疗、市场流通等八大重点行业领域整治的宣传力度,引导全区各行业领域自觉学习并组织行业从业人员学习《反有组织犯罪法》,通过宣传促整改,整改出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各镇街各成员单位共组织发动学习活动50多场。
紧靠基层群众 确保宣传学习落地
在开展《反有组织犯罪法》宣传工作中,增城区结合辖内农村多的情况,注重加强对农村地区群众的持续深入宣传。
去年6月22日,增城区在新塘镇瓜岭村举办万名群众同上一堂法治课的宣讲活动启动仪式,并在全区367个村居举办以扫黑除恶防范诈骗为主题的法治宣讲课,由增城区平安宣讲团的181名驻村律师负责宣讲。宣讲中,驻村律师以扫黑除恶、防范诈骗为内容,编制了琅琅上口的快板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群众深入了解和支持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增强群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主动性。
除了专职人员的普法宣讲,增城区还积极发动基层力量进社区、进乡村开展宣传。要求各镇街各成员单位积极组织村居干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志愿者、社区党员等力量,利用进村入户工作的时机,派发扫黑除恶宣传手册和折页,让群众有得听、有得看、有得学,随时随地都能了解。据统计,全区共派发扫黑除恶宣传手册和折页20万余份,悬挂宣传横幅标语1000多条,张贴宣传海报3万余张,大力提高宣传密度和宣传覆盖面。
同时,增城区还以村居党群服务中心为宣传阵地,利用全区300多个党群服务中心LED显示屏、村居宣传栏、农村小广播循环播放《反有组织犯罪法》宣传标语、口号,张贴宣传海报,覆盖农村和社区的宣传阵地,并在各村居开设近200个扫黑除恶宣传栏。
紧盯重点部位 确保精准投放到位
为让普法宣传发挥最大效果,增城区实施精准投放,紧盯社会面重点部位、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进行布点宣传。
过去一年,增城区在各大型商圈、校园、医院、农贸市场等人流量较大的100个公交站场上张贴《反有组织犯罪法》、常态化扫黑除恶宣传海报,提高宣传“曝光率”。同时,还利用这些重点部位的LED显示屏、大型墙体广告播放《反有组织犯罪法》宣传标语、视频。在儿童公园、增城广场、法治宣传长廊上画宣传海报,播放宣传视频,提高《反有组织犯罪法》的普法宣传力度。在全区220个物业小区里的LED广告屏、户外宣传栏播放宣传标语、张贴宣传海报和悬挂宣传横幅,并督促住建部门发动小区利用电梯内的公益广告开展扫黑除恶的宣传,持续提升宣传成效。
接下来,增城区将充分利用《反有组织犯罪法》实施一周年的契机,“定制”《反有组织犯罪法》宣传巴士,并选取从城市到农村之间来回穿梭的6条公交路线,打造可移动的宣传平台,覆盖中部、南部、北部的镇街和大部分村居,以及人流量大的商圈、文化场所、公园等,全方位提高《反有组织犯罪法》的知晓率。同时,积极发动各镇街、各单位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发挥平安宣讲团的作用,到学校、村居、企业等地开展《反有组织犯罪法》的宣传,利用主流媒体、网站、新媒体平台扩大社会知晓率,全方位增强宣传实效。
(图:甘医生在讲解青春期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图:芳华学校的女同学们在认真听讲)
为进一步落实“关爱女孩、关爱母亲、关爱留守儿童”行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女孩成长的氛围,4月28日上午,荔湾区妇幼保健院联合东漖街西塱社区、荔安社区在芳华学校开展青春期少女健康公益巡讲活动。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约100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青春期,是由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伴着细碎又美好的时光,孩子像一颗小树苗一样悄悄地抽枝、发芽、含苞待放……在这个蜕变的过程中,女孩需要用心的关怀,更需要全新的指导。来自荔湾区妇幼保健院的甘宝珊医生通过文字、图像、具体事例等详细地描述了女生青春期的生理构造、清洁保护措施、成熟过程出现的征兆等,使在座的女学生都能在此次讲座中都受益匪浅。为了让正处青春期的女生能够更好地成长,甘医生还告诉大家青春期女生的一些正常心理的变化。青春期的女生,正值情窦初开、渴望异性关注的时候,因此,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学会正确与异性相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识别并防范性骚扰。
青春期教育宜早不宜晚、宜疏不宜堵。通过这次巡讲活动,对女孩进行正面有效的引导,帮助她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才能让女孩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共同携手,给予阳光雨露,赠予守护铠甲,静待花开!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