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人医妇幼院区妇女保健科10月25日搬迁
各市民:
自2025年10月25日起,高明区人民医院妇幼院区妇女保健科(含女性整体康复中心)将整体搬迁至妇科门诊2号楼4/5/6层(荷城街道文明路313号,即原区计生站)。
市民可通过微信公众号“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原高明区计划生育服务站(含人医妇科门诊)进行微信挂号,或现场人工挂号。
感谢您一直以来的信任与支持!
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
2025年10月20日

南海百辆氢能公务车、千辆氢能商用车
万辆氢能两轮车正式投放!
全国首个商业化氨裂解制加氢一体化站
正式启用!
一批重大氢能项目集中签约、投运
……
2025中国氢能产业大会
在佛山南海隆重举行
10月22日,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在佛山南海樵山文化中心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由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承办,以“创新领航 氢链全球”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氢能领域专家学者与行业领袖,共同探讨未来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佛山市市长白涛,中国石化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蔡勇,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气候变化专员李学贤等嘉宾发表大会致辞。
本次大会召开适逢中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5周年,会议围绕“双碳”要求下氢能发展重点路径、氢能技术和产业突破性创新成果、氢能应用场景拓展与丰富、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全球氢能供应体系建设等主题开展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并就“十五五”及未来一段时期推进氢能产业更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南海与氢能的故事,始于‘敢饮头啖汤’的实践,成于‘十六年磨一剑’的耕耘,更将致远于开放合作的胸怀。”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在会上表示,南海愿与全国伙伴一道,以“创新领航、氢链全球”为愿景,共建行业生态、共拓应用市场、共享创新成果,携手推动中国氢能产业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将举全区之力,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最强保障,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热忱欢迎各位科学家、企业家一如既往关心支持南海氢能产业发展,多走进南海、携手南海、深耕南海,与我们共享产业新机遇、共创氢能新未来!”
产业高质量发展
氢能产业系列项目集中签约投运
自从2023年荣膺“中国氢能产业之都”以来,南海区全力推动氢能产业加速发展,目前已实现了氢能产业从上游基础到下游应用的“全环节覆盖”,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价值链与创新链,形成了区域协作的高层次格局,成为国内氢能发展的“群主”型标杆。
大会期间,一批重大氢能项目集中签约与投运,展现了氢能产业蓬勃的发展态势与强大的市场吸引力。
南海百辆氢能公务车、千辆氢能商用车、万辆氢能两轮车正式投放,福大紫金全国首个商业化氨裂解制加氢一体化站正式启用……一批氢能产业重大项目正式投运,标志着南海在政务、物流与民生出行领域全面推动氢能车辆示范应用,构建全国领先的氢能交通体系。
大会上,涉及装备制造、能源合作、示范应用等多个维度的项目现场签约。南海区政府与正泰新能科技签署“光电氢储充”项目,推动能源系统集成创新;与上海重塑能源签约建设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及制氢设备研发生产基地,打造电堆生产全国总部;佛山仙湖实验室与广东环华氢能合作建设液流电池双极板生产基地,填补区域核心部件产能空白。一系列项目签约,共同构建起覆盖“制储输用”各环节的氢能产业生态,为区域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领航,氢链全球
行业新技术、新产品与新模式亮相
大会聚焦氢能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集中发布了一批具有行业引领性的新技术、新产品与新模式。
在新品发布环节,广东清能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推出额定功率达240千瓦的VL Ⅳ-240燃料电池系统,额定点效率突破49%,适配49吨氢能重卡,显著提升运营经济性;广东济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氨转氢、氢转氨两大催化剂,实现低温高效转化与能耗大幅降低;佛山仙湖实验室与佛山绿动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电化学氢纯化发生器”,具备高回收率、低能耗与高压产氢等优势,为氢能产业链提供高效纯化方案。
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佛山仙湖实验室燃料电池测试中心正式投用“CMA+CNAS双认证”检测平台,成为华南地区唯一同时具备国家与国际认证资质的氢能第三方检测机构,实现从材料到系统的全链条检测能力覆盖。
在模式创新方面,南海区率先发布《氢农业“十品百亩万顷”验证推广计划工作方案》与《氢能两轮车产业示范项目实施方案》,推动氢能在农业与民生出行领域的规模化应用。福联氨氢建设的全国首个商业化氨分解制加氢一体站正式启用,标志着氨氢能源在储运环节实现关键突破。
高水平思想引领产业破局
地方实践与国际合作双轮驱动
随着氢能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赛道和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氢能领域积极布局、各展所长,取得了显著成效,创造了众多宝贵经验。本届大会增设“中国氢能产业地方实践”专题环节,旨在让全国有志发展氢能产业的同仁一道,共同探索氢能产业发展新路径、新模式,为国家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自广东佛山南海区、山东省、内蒙古包头市、安徽淮南市、新疆哈密市、山西吕梁市、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方代表,分享了各地氢能发展的丰富实践和有益经验,共谋聚力攻关、协同发展。
此外,本次大会设置“一带一路”氢能国际合作研讨会,共同探讨全球能源转型的新路径。来自英国、日本和韩国的嘉宾分享了各自国家和所在企业氢能发展战略,表达与中国政府和企业开展技术和产业合作的强烈意愿。
大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专家张晓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集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邹才能,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清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谢在库等行业内极具影响的专家代表发表了主旨演讲,展示中国氢能技术和产业创新成果,展望氢能产业发展前景。
作为大会东道主,南海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是一座以“敢为人先、开放包容”著称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南海创造了超过100项全国全省“率先”的改革成果,现已构建起涵盖30个制造业大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自2009年起步,南海始终坚持“全链条布局、全场景应用”,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南海特色的氢能发展道路。
在科创方面,氢能产业人才汇聚。南海构建了重点实验室、高校平台、社会机构和企业团队“四位一体”创新链,仙湖实验室正全力打造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去年投产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今年研制出全球首台零碳氨燃料铝棒加热炉,全区汇聚氢能领域院士团队超10个、氢能人才超2300名,成为全国氢能人才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在氢能应用方面,南海大有可为。目前南海已建成加氢站17座,投运氢能公交、物流等车辆1350辆、两轮车超10000辆,氢能游船、无人机全面落地,“氢+农业”加快推进,“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建成投用,家用氢气机、氢咖啡机、氢水杯等产品加速走进群众生活,“氢进万家”走向现实。
场景高人气
南海开启“氢”生活新风尚
在10月22日至24日期间,第九届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展览会(CHFE2025)、粤港氢能产业合作研讨会、氢能科技国际论坛、“氢松游·乐生活”主题活动、氢听剧场以及氢能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同期亮相。活动汇聚了众多行业领袖与精英,搭建起一个集国际交流、互动体验和专业竞赛于一体的高端平台,通过丰富的形式全方位展现了中国氢能产业的卓越成就。
在南海,氢能产品应用场景呈现超高人气。不仅氢能公交、氢能两轮车、氢能游艇等公共服务领域氢能公共交通工具投入示范运营,市民得以近距离接触和体验氢能技术的便捷与可靠。在生活领域,氢能产品也逐步进入日常消费:食物饮品中有氢,工厂里有氢,车里有氢、游船上也有氢,“氢”装上阵的生活成了新风尚。
当日,清德氢能展出的实物对比备受瞩目:使用其“氢分子肥料增效剂”后的黄瓜更粗壮、茄子更硕大、葡萄更饱满,直观展现了“氢农业”的提质增产实效。佛山清德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勇介绍,该技术在于利用氢的生物活性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最终结出“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的果实。
“通俗地说,‘氢水鱼’就是利用富氢水进行‘排毒、净化、塑身’后的鱼。”佛山市安管家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谭丽霞介绍,富氢水具有抗氧化、抗炎症和促进机体代谢等功能,应用于养殖中可帮助鱼类排出体内残留、改善体质,从而减少腥味、提升肉质与营养价值。公司目前在南海丹灶设有专门养殖基地,实现了“零农残、零抗生素、零寄生虫”的养殖标准,并于2024年进入量产阶段,2025年正式推向市场。“目前市场需求非常旺盛,产品供不应求,我们正积极规划扩大产能,以满足未来的市场增长。”
“氢松游·乐生活”主题活动现场,广东朝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多款氢健康科技产品,包括富氢水杯、富氢喷雾仪、富氢花洒、氢氧呼吸机等,展现了氢技术在健康与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广东朝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屈庆宇认为,近年来能明显感受到市民对氢健康产品的关注度显著提升,自主健康意识深入人心。她提到,集团旗下的氢医学科普基地吸引了各行各业、不同年龄层的市民前来了解氢健康知识。公司研发的产品也因此受到市场欢迎,显示出氢科技产品正日益深入地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中国氢能产业大会致力于对外展示中国氢能产业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搭建全球氢能技术转化、企业集聚、人才汇聚、资本对接的合作平台,目前已成为氢能领域规格最高、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对行业企业最具吸引力的行业大会之一。作为连续第九年承办大会的“中国氢能产业之都”,南海区以“九载圆满启新程”的办会积淀,展现出强劲的生态竞争力。
思想高水平、产业高质量、场景高人气!
立足新起点
南海这座“中国氢能产业之都”
正以“创新领航,氢链全球”为愿景
与各界携手共创氢能新未来
伶仃洋上,碧波万顷,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如海上风筝,又如鲲鹏跃海,美不胜收。经过近一年紧锣密鼓的筹备,深受社会关注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拟于10月25日起启动文旅试运营,于12月正式开放。
西人工岛启动文旅试运营
首批内测游客免费登岛
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全长约24公里,创下十项世界之最,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历经7年论证,7年建设、15000多名建设者鏖战,深中通道于2024年6月30日建成通车。
车流滚滚,奔腾不息。一年来,无数车流从桥上通过西岛潜入隧道,又从隧道通过西岛跃上桥面。作为深中通道桥隧转换的关键枢纽,面积约13.7万平方米的西人工岛,还承载着交通管理、应急救援、科普教育等功能。
“整个西人工岛的文旅运营开发分阶段进行,我们首期主要围绕岛上设立的粤港澳大湾区跨海通道科普基地开展研学、观光。”负责项目运营方深圳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陈海亮介绍,“自10月25日起,我们将联合深圳巴士集团、中山公交集团,启动为期一个月的运营前压力测试。逢周一到周五定点面向企业和研学团体预约,周六、周日面向社会公众个人预约。”
此次内测主要聚焦服务流程、体验优化与运营体系运转等,参与内测的游客在成功预约后,将在指定站点统一搭乘大巴上岛,通过实地体验,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跨海通道科普基地参观动线、VR/AR互动设备适配、配套服务供给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目前,团队预约我们以线下联系对接为主,有需求的团体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深文旅发展’后台私信。个人游客预约以官方小程序‘深爱票’线上购票确认名额为准,如未预约恕暂不接待。我们希望上岛游客多提宝贵意见,为表诚意,10月25日首批招募的内测游客将免票参加,后续参加内测的游客将享受早鸟票价,游览时间约2小时。下一步,我们将重点针对游客反映的细节问题制定优化方案,为正式开放夯实基础。”
根据官方购票小程序“深爱票”信息显示,从深圳出发可选择人民大厦站、前海湾跨市公交接驳站乘车,从中山出发可选择中山博览中心站,正式开放后的成人票价为188元,学生票为158元,小童票和优待票为128元,含往返车程及岛上游览时间约为3小时,目前正在筹备餐饮等设施服务,预计12月底正式上线。
打造复合型文旅超级IP
解锁“创新科技+超级工程+文旅浪漫”
的沉浸体验
登上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映入眼帘的就是无敌海景。除了可以在西人工岛中庭观景台打卡深中大桥、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等标志性地标,游客还可深度体验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的粤港澳大湾区跨海通道科普基地,纵览粤港澳大湾区跨海通道发展历程、我国桥梁及海底隧道发展历史以及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建设历程。
依托工程本身的科技含量,展厅内还设有多处突破传统模式的数字化体验场景,构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全息投影等“科技+文旅”模式,打造互动绘画、AI风格拍照、知识问答等多套互动体验,让游客“身临其境”。
在西人工岛户外,还放置了海底沉管隧道足尺钢壳试验段及多个工程实物构件,让历史“可触摸”,在寓教于乐中,让游客近距离感受超级工程背后的硬核实力。
“我们将在严格保证交通运营管理功能的基础上,运用科普基地、救援码头、停机坪等区域,逐步拓展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服务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文旅功能,如开展海中看大桥、低空观光飞行等项目。”陈海亮介绍,“借鉴主题乐园在场景打造和内容植入的成功经验,远期规划导入机器人、VR、低空飞行等深圳特色产业业态,融合科普教育、主题观光、研学体验等多元体验,将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工程+文旅’复合型超级IP。”
微信
新浪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豆瓣
Faceboo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