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站点
> 西樵柏山村:古驿藏文脉 狮武续芳华
详细内容

西樵柏山村:古驿藏文脉 狮武续芳华

时间:2025-11-19     人气:60     来源:南海西樵     作者:
概述:西樵摄影协会自发策划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西樵大同柏山村文体传承专题摄影活动。十多位摄影爱好者走进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村......

11月16日,西樵摄影协会自发策划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西樵大同柏山村文体传承专题摄影活动。十多位摄影爱好者走进这座历史悠久的古村,用镜头捕捉其传统与活力交织的独特魅力。


柏山村,作为西樵镇大同社区的一条自然村,其历史可追溯至南宋末年,因村口松柏冈而得名。南粤古驿道穿村而过,见证了柏山村的辉煌与变迁。村内历史文化遗迹星罗棋布,傅氏大宗祠、岭南傅氏宗祠、林氏大宗祠等六座宗祠巍然屹立,岗头市古驿道、柏山里门楼等古建筑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柏山村不仅历史底蕴深厚,更是人才辈出。这里走出了十九岁中举并远赴海外留学的傅崇光,雕塑艺术大师傅天仇,以及岭南派画家傅日东、傅云若等杰出人物。同时,大同松糕、冈尾芋等特色食品也深受人们喜爱。赛龙舟和龙狮表演等特色民俗活动,更是为古村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柏山村岗头市古驿道作为佛山市古驿道一级遗存单位,是小洞铺(驿铺)的所在地。现存的古驿道石板路长约100米、宽约2米,曾是西樵通往九江的必经之路。沿途店铺林立,繁华景象可见一斑,“岗头市上渔翁醉”这一大桐古八景之一的描述,正是对当时盛况的生动写照。


青石板路印刻着岁月的痕迹,祠堂古建承载着文脉的记忆。传承八十余载的柏山国术研究社,更是让侠家拳风生生不息。1940年,侠家拳宗师邓锦涛受邀至此传授武艺,侠家拳的刚健风骨与南派醒狮的激昂在柏山落地生根。


1980至1990年间,柏山村国术研究社正式成立,并在邓镇江师傅的带领下,逐渐成为侠家拳在南海的重要传承地之一。这里完整保留了从基础功夫、拳法套路到兵器演练、实战搏击的全套技艺,洪家挺功轿手、三星拳、南派醒狮等绝技代代相传。本地传承人傅仕烜、傅和经、傅大虾等数十年如一日地公益授艺,让狮武精神深深融入乡土血脉。


如今,每周五、六晚的祠堂内外、大会堂前,少年们在教练的指导下挥拳练狮,一招一式尽显坚毅。训练之余,他们围坐吃夜粥的温情场景,成为了古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摄影爱好者们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些珍贵的瞬间:大树浓荫下,白发老人执棋对弈,孩童专心致志、跃跃欲试;码头边,妇女提着菜篮择洗青菜,谈笑与水声交织成最质朴的农村乐章;古驿道上,少年儿童骑着单车肆意驰骋,清脆的笑声掠过青石板路;河涌之上,村民驾着草艇撒网捕鱼,六姓码头边的草艇穿梭不停,村民们开心地扒龙舟,每一幕都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柏山古门楼前,少年们舞动醒狮,大头佛灵活多姿,伴着铿锵的鼓点、灵动的狮子跳跃,将侠家精神与民俗文化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光影为笔,狮武相得益彰,这一刻被时光永远铭记。


八秩侠风润古村,烟火深处见真章。大同柏山村在新时代的足迹中绽放新光彩,不仅彰显了国术传承的坚守,更是西樵人民幸福生活的生动见证。

(声明: 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分享





Baidu
map